寫了不少成功的投資個案,其實也曾經面對過一些慘痛的教訓。其中一個是早年不懂如何運用「槓桿」,在波動的外匯市場中,做了「大魚」的點心。
某年已經在一家小規模的銀行做到 Chief Dealer,幫助銀行在外匯市場,貨幣市場及債券投資組合的管理。那時對外匯市場已經略有認識,幫銀行在外匯市場及債券到賺過不少錢。
有一次茶敘的時候,我的契爺跟我說,剛開了一個「孖展」戶口,問我可有興趣幫他操盤賺錢,當時年少,義不容辭馬上就説「無問題」。契爺相信我的能力,但我結果「有負所託」,因為槓桿比率太高30倍,遇到極端市况(逆向超過3%),5萬元的按金,一晚全蒸發掉了,內疚了很多年。
因為在上升趨勢中養成了「習慣」,遇着因美聯儲 (FED) 及當時德國央行 (Bundesbank) 干預美元上升,掉以輕心,跟著下跌的大浪就淹沒了不少的資金。其實在其他市場例如「樓市」中,過去也有不少運用「槓桿」失敗的個案,好像97時候的「神童輝」是一個例子;有更多的失敗而造成的「負資產」也是典型反面教材。提到這些慘痛的經歷,都是一些啟示我們「風險管理」的重要性,否則管理不善會令自己也身陷險境。
這些年,看到很多人因為不了解「槓桿」,或是在「錯誤的時間」運用了「槓桿」,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。經歷了多年的鍛鍊,在「風險管理」上算是有一些看法,在課堂上會教導同學如何理解衍生工具中的槓桿原理,怎樣理解「幾大個頭」戴「幾大頂帽」這句說話,如何判斷自己的「頭部」有多大,然後去決定自己可以帶多大的「帽子」。
如何運用把原先投資盈富基金的資金轉為用其他衍生工具代替,避開一些流通量較差的窩輪牛熊,期望選擇更流通的交易工具,賺取更好的交易利潤。
除了如何利用槓桿,利用什麼簡單技術分析工具,在課堂上也要學習很多好的交易習慣,為什麼目標六成勝利比率、做限價盤、為何交易必須有紀律以及什麼是交易員的通病等等,都是用衍生工具長揸短炒的重要課題,就好像我們面對的非常波動的「貿易戰」,「疫情」,「融漲」市況,看錯了方向「高槓桿」不單會招致不必要的損失,也會打擊了下一次開盤的「信心」。不要因為追回「損失」而又匆匆進場,要知道「財不入急門」的道理。
這都是期指期權特訓班的教學內容,有興趣可以到課程頁了解課程內容以及更多其他投資課程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