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九哥周報中提到:新興市場股票ETF EEM上週五終於明顯地收在50週平均線以下,技術上新興市場已經進入「熊市」並將會開始下跌浪,這就是「強美元」會是新興市場的毒藥的結果。
先介紹一下EEM的組成部份:其中包括了大概1/3在中國市場,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包括了700騰訊,939建行,1398工行和2318平保,都是在ETF中10大持有的股份。 曾經也提到新興市場下一站:巴西,中國在上周五可能爆發的「中美貿易戰」之後,會否是下一個受波及的市場呢?
6月10日周報提到:標期和新興市場的股市走勢似乎開始分離(decouple)了,從今年1月的高位,阿根廷跌了20%,土耳其跌了30%,巴西也跌了近30%,中國的上證指數跌了15%,香港期指相對較強,只跌了近8%。預計香港也有加息壓力,會較其他新興市場更有沽售壓力,HSR的公平值會持續像上周的近600點,看來這將會是新興市場弱勢時候的新常態,在16年初A股「熔斷」的時候曾經也超過800點。
新興市場EEM最新的弱勢,應該是上星期其中三個重要決定後的結果:1)聯儲局決定加息後並預期今年還有兩次加息的「鷹派言論」,2)歐洲央行宣布12月尾「退出買債」並沒有暗示明年加息的「鴿派言論」,令美元轉強並重回95,3)美國宣布確定對中國「徵收關稅」而中國亦馬上進行報復。
4月4日特朗普曾經在tweeter説:「如果你有5,000億赤字,貿易戰不能夠失敗」,看來現在他真是玩認真的了。在4月8日周報提到:相信市場的焦點,會在中方會否出現的兩個可能舉動:1)把人民幣貶值,以及2)可能對美國國債的沽售,去報復美國的開徴關稅行動,過去兩個月,相信絕大部份人都在估計這個只是打「口水炮」事件,看來漸漸要調整股市風險了。
如果人民幣轉弱至6.49以上的50週平均線(今天在6.45),上證指數及人民幣會否發生在15年下半年的走勢,而同期期指從15年4月最高點至16年初最低下跌近37%,大家必須留意。
技術上,美股指數仍然強勢,標期只在歷史高位3.7%以下,納期上週再破新高,雖然FOMC加息後並「轉鷹」,仍然不能停止上升,但也看到調整的壓力逐漸增大。過去的新興市場的持續弱勢,之後都會對美股有負面影響,也要看看美股是否真的不受地心吸力所影響。
註:這只是一個參考/提議,請先咨詢你的投資顧問是否合適你的風險,才作出任何買賣行動,本人恕不負責可能因為市場走勢逆轉而造成的任何損失。
Comments